华西护理学院
四川大学 English

护研看世界(第20期)|《后疫情时期中国孕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信念和行为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年05月25日 14:37   来源:华西护理学院   

文章标题

《后疫情时期中国孕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信念和行为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Chinese pregnant women'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self-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during the post pandemic perio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based survey》

文章发表情况介绍

该文章由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21级博士生何菁菁为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晓莲教授、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任建华副教授为通讯作者,于2023年2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影响因子:4.842;中科院分区:综合1区;JCR:Q1区)期刊上发表。

第一部分:文章内容解读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选择和生育理念的改变导致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生育率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自然灾害的频率却在迅速增加。自2019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给政府、医疗系统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威胁。由于新型变异病毒的出现,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在后疫情时代,了解COVID-19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个人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正确实施疾病预防和传染控制。

根据现有的证据,孕妇感染冠状病毒(包括COVID-1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风险较高,可能引发健康并发症。因此,提高孕妇对COVID-19的防护能力十分必要。然而,目前缺乏关于孕妇自我保护措施的知识、态度和实践水平的证据,这可能妨碍了制定支持措施以提高孕妇的防护能力。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计划进行一项横断面调查,旨在评估孕妇在COVID-19期间的知识、态度和实践(Knowledge, Attitude/Belief, Practice,KAP)水平,并为制定纠正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该调查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以便为孕妇的防护能力提供目标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基于知信行理论(KAP)自行设计问卷,征求专家意见并反复修改,预调查后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和疫情防护相关条目两个部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身高、孕前体重、家庭成员及情况、经济条件、孕产史等17个条目。自我防护部分包括对疫情期间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等三个维度共计51个条目。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2156名中国孕妇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统计学和KAP信息。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统计学信息和对COVID-19自我防护的知识、态度和实践情况等。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数据,以确定与自我防护相关的因素。

SEM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该方法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在国内对其了解和应用的人并不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在社会科学、管理、市场及经济等研究领域,面对需要同时处理多个原因、多个结果的关系,或者碰到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即潜变量)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SEM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统计方法的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SEM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由于SEM能够同时考虑和处理多个因变量,对不可直接观测的变量(潜变量)进行处理,且可采取比其他统计方法更具有弹性的测量模型,故在本研究中,使用SEM进行孕妇后疫情时期我防护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

孕妇对新冠肺炎的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更换口罩的时机,均值为3.19;得分最低的是感染后定期产检的医院,均值1.90。中国孕妇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网络社交平台来源得分最高,均值8.31。大部分孕妇认为日常防护、增强身体抵抗力以及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等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非常重要,但是她们对接种疫苗并不是非常重视,均值2.08。大部分孕妇在怀孕后都会增强自我防护相措施(均值3.74),并且会持续关注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均值3.63)。孕妇会在怀孕后提高对各公共场所的防控要求,并且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减少生育子女的个数。知识可以直接影响行为,相关系数为0.23;知识可以通过影响信念而间接影响行为,知识与信念的相关系数为0.56,信念与行为的相关系数为0.46;其中基本防护知识和感染后就诊两个维度的知识对孕妇知识体系形成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9。信念可以直接影响行为,相关系数为0.46。其中防控意识和家庭社会支持两个维度的相关条目对孕妇自信念形成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3。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在线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的方法,旨在通过对中国孕妇的横断面调查,探究她们在疫情后期对COVID-19的自我防护知识、态度和实践(KAP)水平,以促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研究结果提示整个社会应关注后疫情时期孕妇的自我防护。为此,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这样做有助于促进人口增长和全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对于提高孕妇在面对COVID-19时的自我防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

该研究调查了中国孕妇在后疫情时期对COVID-19的自我防护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孕妇对新冠肺炎的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防控意识及家庭、社会的支持对孕妇自我防护信念的形成影响最大,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研究结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


然而,该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研究结果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次,调查的时间较短,可能不能充分反映孕妇在长期疫情后期的自我防护情况。



罗碧如:护理学硕士,公共卫生博士,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产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护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助产科研学组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及护理管理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助产。曾公派到加拿大Mountsinai Hospital做访问学者一年。为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Nursing Science及中国护理管理杂志、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等编委/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46篇;主编及参编教材、专著27部;主持及参与各类课题21项。

第四部分: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蒋晓莲:2004年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合作导师,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原院长、副院长/护理部副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第26届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Nurse Researcher等6本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慢病管理、灾害护理、护理教育。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0余篇,SCI收录68篇;撰写专著、教材19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7部;获教育教学改革、慢病管理、灾害护理等科技成果奖11项。

任建华:博士,副主任护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科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青委秘书,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医学哲学与人文专委会青委副主任委员,成都护理学会理事等。2005年获得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分别于四川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中心进修;到香港、西班牙等地区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教学经验。承担护理科研课题共6项,发表护理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主编/参编护理教材及专著10本。

第一作者


何菁菁:护理学硕士。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房副护士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助产科学研究学组委员,西部护理学研究中心第一届西部助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助产。曾于美国辛辛那提医学中心及儿童医院任访问学者。近年来以第一作者于SCI、核心及统计源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主持省级课题1项。曾获四川大学第四届“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一等奖,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设计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