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护理学院
四川大学 English

雷治英【建院130周年】| “史海钩沉,岁月如歌”人物专访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14:38   来源:华西护理学院   

“史海钩沉,岁月如歌”人物专访

专栏缘起

《学而时习》自2019年更名以后,努力打造“近距离”“有温度”的在线平台。2020年,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以战疫为主题择优推送了多篇党组织和个人的真实事件。2021年,结合建党100周年,深度挖掘医院史料资源,梳理医院党组织发展史、党员成长史,推送了不同年代入党的党员材料作为“有触感”的党员学习教育素材。同期,组建初心故事采编小分队,针对“党龄50年以上的党员”开展“史海钩沉,岁月如歌”人物专访。今年,将结合建院130周年,继续开展编辑推送工作,期望不论是在采编过程中还是在专栏推送后均能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通过他们的故事凝聚和释放强大的红色能量,教育引导党员为我院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

稿件来源

稿件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组织部牵头组织的采编小分队-医学生记者团,另一类来源于各党支部自行组织的采编小分队。从采访、稿件整理、资料收集、稿件确认等都由他们完成,并最终形成了第一手的资料。稿件的审核、编辑和专栏推送由组织部完成。

专栏推送

今天推送第四期:

小爱让位大爱 小家守护大家

——记“光荣在党50年”雷治英同志

采访地点:雷治英老师家中

采访人员:周 靓(2018级呼吸治疗)

黄治宇(2018级临床五年制)

本期供稿:医学生记者团采编小分队

护理部党支部

护理学院党支部

人物简介

►雷治英,1931年4月出生,1956年8月入党,党龄65年。1950年中专毕业于华大医院仁济护士学校,1955年3月到院工作,至1989年10月在我院护理部退休。曾在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卫生学校(现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工作,1973年任副教务主任、1979年任教务主任(科级)、1981-1984年任副校长。1959年获评四川医学院优秀工作者,1984年获成都市表扬护士。

小爱让位大爱

小家守护大家

由于雷治英老师年介鲐背、又患病症,采访主要由其小女儿廖淳辅助进行。作为一名护理教育工作者,她的护理生涯生动地诠释了对“小爱让位大爱、小家守护大家”誓言的践行。

01

以大爱投身护理教育

怀揣对医学事业最初的热爱,以及肩负着对家庭的一份责任,雷治英毅然选择了就读成都仁济护士职业学校。从此便与医学结缘,将一辈子都奉献于竭力推动华西护理教育发展之中。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一批专业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党员,她身处“旧的规则需要评估、新的规则需要制定”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初步建立。基于“统一的职业服装对于护士这个职业格外重要,不仅可以减少感染,还可以彰显白衣天使这一职业的崇高性”的理念,在上世纪70年代,雷治英老师便着手推动医院服装改革,通过亲身参与服装的设计过程,最终让我院的护士都穿上了统一的西式护士服装。

雷治英老师(后排左三)与我院护理部同事身着统一护士服装合影(上世纪70年代)

雷治英老师对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视,体现在她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上,她不只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受教育机会和职业使命感培养的问题。雷治英老师每年都会不辞辛劳地前赴西昌、盐源、三台等省内偏远地区做招生宣传,只为给出身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接受教育的希望,给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城市知青提供返城的机会,也让护理教育在城市之外的偏远地区得到推广;她自己翻译南丁格尔的故事,在讲授大课时带领学生学习;她还参考国外教材,编译中文护理学教材,编纂英中护理学字典……此外,生活中她也积极地宣传着护理专业。有趣的一幕是,每逢有咨询志愿填报的女学生,雷治英老师总是毫不犹豫地对她说:“护理专业,就报护理专业!”

雷治英老师对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视,还体现在她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上。每逢年节,她常会把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到自己家过节吃饭,带给他们心底的温暖。廖淳说道,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觉得“母亲爱学生和护理工作胜过爱自己,使得她心里很不平衡”。记忆十分深刻的一件事是在1976年夏,时值半夜,成都地区闹地震。一家人被震动晃醒后,雷治英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披上衣服赶去学校,她担心学生们会害怕、担心他们的安全,她要做孩子们的主心骨,作为女儿的自己却“被无情地”留给了父亲照顾,现在看来,其实哪有母亲不爱自己子女的,正是源于雷治英老师夫妻二人彼此高度的信任,以及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她才可以那么放心地离开。

雷治英老师(右一)与我院护理部退休同事聚会合影

用真情温暖家庭小爱

02

“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是每个护理家庭永远的难题。廖淳说到,那时在她的印象中,妈妈除了是一位护理专业的教师,还是华西卫校的领导(兼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卫校的党支部书记),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需要担负的责任也很重,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因此能留给家庭的时间比较少。她对自己孩子总是显得那么“不上心”,在她们家“不能让妈妈带孩子”,比如小时候给孩子洗澡时经常不注意水温,烫得女儿嗷嗷直叫;给女儿置办衣服时也只显实用,春夏秋冬一个调,在美观性上总是和别的女孩子差一大截……在廖淳认为,这也是她从小和父亲的情感联结更加紧密的原因。

一心投入事业的雷治英老师,其实还有热爱唱歌、会打球的爱好,只是只有在退休后才有时间得以发展,并且水平还不错,在乒乓球比赛和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奖项。这让廖淳意识到,母亲原来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也有和我们同样精彩的人生和青春。在雷治英退休后,也常常会给家里人手织平整精美的毛衣、围巾、手套,这也让廖淳感叹到,“原来妈妈有一双巧手,原来她对家人的爱是那么的实实在在,妈妈的爱不会细节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制定方法,但制定方针”。

雷治英老师在华西校园留影(2003年)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觉察到雷治英老师常常会像孩子一样伸出手去抓女儿廖淳的手,廖淳也总是在察觉到母亲的动作后主动回应,母女间的这种亲切“互动”,其实正是她们深沉的、默默守护的爱的表达。只因雷治英作为那个时代的医护教育工作者,又特别有党员觉悟,她和许多同事一样,为自己考虑的东西总是比较少,将小爱融入大爱,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忙碌在工作中,她们都是一心为公的典范。

结 语

在雷治英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们那一代的共产党员曾在岗位上挥洒青春,燃尽了每一丝能量,她们是“最美奋斗者”,是我们的榜样。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向“光荣在党50年”老同志致敬、学习,传承精神、勇挑重担,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牢牢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以“光荣在党每一天”的责任感、使命感,继续开创伟大事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