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研看世界(第2期)丨过渡期护理项目对中国肾移植受者出院准备度、过渡期护理质量、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文章标题
《过渡期护理项目对中国肾移植受者出院准备度、过渡期护理质量、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The effects of a transitional care program on discharge readiness, transitional care quality,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and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文章发表情况简介
该文章以我院胡汝均老师为第一作者、蒋晓莲教授为通讯作者,于2020年6月20日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影响因子 3.783,中科院期刊分区:护理1区/医学2区)期刊上发表。
第一部分:文章内容解读
背景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RSD)的主要治疗方法,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ERSD患者接受肾移植。然而,在从出院到回家的过渡时期内,肾移植受者(KTRs)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缺乏自我护理知识、治疗依从性差、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缺乏肾移植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了肾移植受者因手术并发症、感染、急性肾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等在出院后30天早期再入院(EHR)的风险,影响患者安全。既往研究表明,过渡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降低早期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然而,我国对KTRs过渡期的有效护理研究较少。本研究团队在检索相关指南等文献基础上,经专家函询修订制成了一项针对肾移植受者的创新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在提高KTRs出院准备度、过渡期护理质量、降低急诊就诊率和非计划再入院率等方面的效果。
研究对象
该研究在中国西南部成都市的一家三级医院招募了220名接受肾移植的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及以上;(2)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3)出院后可以使用手机;(4)可以使用微信;(5)未参与其他研究项目;(6)能用中文交流;(7)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认知或精神残疾或出院后将转到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
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将随机数放在密封的不透明信封内,根据纳入患者的入院顺序为其提供信封,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名。
干预组:接受创新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该方案由本研究小组在文献综述和参考相关护理指南的基础上形成初稿,并经7名专家(2名肾移植专家,3名肾移植护理专家,2名慢性病管理专家)咨询修订而成,分为4个阶段(入院阶段、住院阶段、准备出院阶段及出院后阶段)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至出院前健康教育、早期再入院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出院计划、每周电话随访至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通过微信发送学习资料和在线问答等护理服务(详见Table 1)。
对照组:接受同等时间长度的常规护理服务,内容包括入院和住院阶段口头的健康教育、出院阶段的小结(包括诊断和治疗记录及出院后用药、饮食和运动建议等)、出院时病房护士的口头出院指导、出院后每周一次电话随访(持续一个月,提供一般健康咨询和门诊随访提醒)。
图1 过渡期护理服务方案
盲法
本研究难以对患者实施盲法,但是研究助理在收集数据时不知晓患者的分组情况。
质量控制方法
(1)对接受干预的病人进行培训,强调严格遵守计划方案的意义;(2)制定肾移植受者自我健康管理手册和结构化的电话随访记录表,以规范患者的教育内容和电话随访;(3)设计干预清单,执行时对每个干预条目进行标记;(4)研究小组每周召开组会,讨论研究进展并检查干预措施是否按计划正确实施。
效果评价方法
结局指标包括:(1)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2)过渡期护理质量量表(CTM-15);(3)自行设计表单,记录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包括非计划性门诊或急诊就诊、再入院);(4)自行设计满意度量表(0到100分制),评估患者对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和存储,采用SPSS软件22.0版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2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在出院30天,干预组失访4例(3.6%),对照组失访8例(7.2%),总失访率5.5%。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表现出更好的出院准备度(RHDS量表个人状态、知识、应对能力、预期支持四个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更高的过渡期护理质量(CTM-15量表评判性理解、偏好的重要性、管理准备、书面和可理解的护理计划四个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0天再入院率(P = 0.033)和出院90天再入院率(P = 0.013)更低,出院90天急诊就诊率更低(P = 0.014),以及过渡期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0.001)。
研究结论
该研究表明,过渡期护理计划能够有效地提升肾移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改善其过渡期护理质量,降低医院再入院率和急诊就诊率,以及提高患者对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首先,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仅来自中国西南的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可能会限制研究结果的推广。后续研究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院开展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第二,本研究仅随访至患者出院后90天,未验证更长时期的干预效果。第三,本研究未涉及成本效益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可评价该项目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这项研究的结果可启发肾移植领域工作的护士和医生采用这种过渡护理计划,以帮助肾移植患者从医院向家庭安全地过渡,以改善患者结局。本研究提出的创新模式和组成部分还可用于提高其他患者人群的过渡期护理质量,尤其是具有较高早期再入院风险的人群,例如其他器官移植接受者、老年患者、冠心病以及COPD患者。另外,还可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与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合作,有效参与肾移植患者的过渡管理,为肾移植患者,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肾移植患者,提供更易获得的过渡期护理服务。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
林涛教授:肾脏移植术后管理复杂而专业,随着接受移植患者数量的增加和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医护模式。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量表评估、患者教育,并结合社交平台,从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后全时段介入,创建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通过严格设计、执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证明该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降低再入院率和急诊就诊,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本研究充分展示了护理团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研究能力,是护理模式创新和医护合作的典范。
林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移植分会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中国肾脏移植质控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透析移植分会常务委员。以肾脏移植为主攻方向,致力于肾移植供者的微创手术及供受者手术方式的改进、肾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以及长期存活的改善。在美国病理杂志、器官移植杂志、国际肾脏病杂志、FASEB、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等发表多篇论文。
第四部分: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蒋晓莲,2004年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第26届护理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Nurse Research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等6本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慢病管理、灾害护理、护理教育。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41篇;撰写专著、教材18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5部;获教育教学改革、慢病管理、灾害护理等科技成果奖11项。
第一作者
胡汝均,中共党员,博士,副主任护师。目前工作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担任急救创伤病房和EICU护士长,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急危重症护理、慢病管理。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4篇,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近10项,申请专利4项,受邀在国际大会口头发言2次。目前兼任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护理学分会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护理学组委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