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护理学院
四川大学 English

护研看世界(第16期)|《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对年轻乳腺癌幸存者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年08月04日 14:58   来源:华西护理学院   

文章标题

《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对年轻乳腺癌幸存者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Effects of family beliefs and family strength on individual resilienc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you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文章发表情况介绍

该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在读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肿瘤日间病房主管护师陶琳为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护师胡小霞为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陈红教授为通讯作者,于2022年4月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影响因子:3.036,JCR Q1,中科院分区护理1区、TOP期刊)。

第一部分:文章内容解读

研究背景

癌症患者从确诊到康复普遍会经历四个时期,即诊疗期、过渡期、延长生存期和永久生存期。过渡期是指癌症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患者接受的医疗支持相对减少,开始回归家庭和社会。处于过渡期的年轻乳腺癌幸存者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如复发风险更高、生育问题更突出、心理问题更多,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一方面,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癌症患者的诊疗期和生存期,对年轻乳腺癌幸存者的过渡期现状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家庭功能和复原力已被证实对提高癌症幸存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建立积极的家庭信念和增强家庭力量能促进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但尚不清楚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是如何影响年轻乳腺癌幸存者的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力量在其中如何发挥中介作用。

研究目标

探讨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对处于过渡期的年轻乳腺癌幸存者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确定家庭力量是否介导了家庭信念对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三阶段分层便利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8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55名年轻乳腺癌幸存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版复原力量表、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评估表以及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对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家庭力量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

家庭信念对家庭力量有直接的正向影响(β直接效应 = 0.681, 95% CI = 0.570–0.773, p = 0.001)和家庭力量对个人复原力有直接的正向影响(β直接效应= 0.269, 95% CI = 0.094–0.444, p = 0.004)。个人复原力对生活质量有直接的积极影响(β直接效应 =0 .247,95% CI =0.138–0.365,p =0.001)。从家庭信仰到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路径是显著的(β链式中介效应 = 0.045,95% CI =0.019–0.091,p = 0.002)。家庭信念对个人复原力有直接的正向影响 (β直接效应 = 0.452, 95%CI = 0.290–0.618,p = 0.001)。此外,家庭信念对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有间接的正向影响(个人复原力:β间接效应= 0.183, 95% CI = 0.069–0.317, p = 0.003;生活质量:β总间接效应 = 0.475, 95% CI = 0.356–0.615, p = 0.001)。家庭力量介导了家庭信念对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β间接效应 = 0.066, 95% CI = 0.029–0.131, p = 0.002)。

研究结论

本研究提示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可能是提高乳腺癌幸存者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保护性因素,明确了家庭力量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进而提出以建立积极的家庭信念和促进家庭力量发挥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年轻乳腺癌幸存者更好地应对压力,并最终改善年轻乳腺癌幸存者的健康相关结果。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表明,家庭信念在增强家庭力量和提高个人复原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示临床护士应致力于探索可以改变的促进积极的家庭信念形成的保护性因素,从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或帮助家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等出发制定基于建立健康家庭信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家庭力量在提高个人复原力和改善生活质量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提示临床护理中,护士可以在患者入院或出院时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家庭力量,并确定促进其家庭力量发挥的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制定增加家庭力量的干预策略,以帮助年轻乳腺癌幸存者更好地应对压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专家点评

乳腺癌的诊疗手段和治疗技术已大幅度提升,要明显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非常困难,治疗的最终目的成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项研究从护理视角提出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成为提升癌症幸存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由于生活质量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主观评价,易受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对乳腺癌幸存者的影响较大。该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探讨了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对个人复原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家庭力量的中介作用,证实了家庭信念和家庭力量在帮助年轻乳腺癌幸存者适应逆境,促进个人成长,改善生活质量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正确的家庭信念是家庭成员采取健康促进行为的动力,强大的家庭力量和有效的个人复原力有助于帮助患者面对并战胜困难。该研究为未来对处于过渡期的年轻乳腺癌幸存者进行护理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专家简介

李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一届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第一届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专注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化疗和综合治疗,主持多项863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Int J Cancer, Ann Oncol, FASEB J, Cancer Lett, Liver Int等杂志发表SCI论著80多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及综合评价》专著。

第四部分: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陶琳,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肿瘤日间病房主管护师,主要研究方向:外科护理,肿瘤护理,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统计源及以上学术论文24篇,其中包含7篇SCI索引论文,获批专利3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四川省卫健委课题1项,曾赴美国、新加坡及泰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交流。

共同第一作者

胡小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护师,伤口专科护士,国际义乳佩戴师,首届职工技能大赛优胜奖,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统计源及以上学术论文3篇,其中包含2篇SCI索引论文,获批专利3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四川省科技厅课题1项。

通讯作者

陈红,护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2年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访问学者,原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副院长/华西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护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护理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副会长、中华护理学会教育专委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成都市护理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多本护理期刊及医学教育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慢病管理、护理教育、艾滋病防控,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编写教材和专著12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6项,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成都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丹麦、巴西、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国内多个省市地区进行学术交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