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护理学院
四川大学 English

2019-nCoV肺炎防治的华西护理紧急推荐——社区防控

时间:2020年02月02日 09:49   来源:华西医院护理部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人群普遍易感。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离不开全民参与早发现、报告疑似病例、管理高感染风险者等群防群控工作。依据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等的相关发布,特为社区开展防控工作做如下推荐。

一、疑似病例和高感染风险者的识别

(一)疑似病例评估与识别要点

1、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① 发病前14天内有到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 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等症状的患者;

③ 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2) 临床表现:

① 发热;

②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同时具有1条流行病学史和任意2项临床症状者可确诊为疑似病例。

2、疑似病例的筛查

(1)筛查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门诊的筛查;在居家隔离观察的高感染风险者(见下)中筛查。

(2)筛查内容:

询问发热史和流行病学史;现场测体温;询问其他可疑症状包括咳嗽、咽痛、乏力、精神稍差、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鼻塞、流鼻涕、结膜炎,以及咳嗽是否加剧、是否有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等;血常规检查和流感病毒感染筛查等实验室检查;有条件的可以做肺部影像学检查。

(二)高感染风险者的评估与识别要点

1、高感染风险者的定义

是指达不到疑似病例诊断标准的有武汉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居住或旅行史的人员、可疑症状者(见前述)和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有下列接触情形之一,且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1)与病例有共同居住、学习、工作和娱乐等经历者;

(2)与病员有近距离接触的医务人员、探视照顾者或病友等;

(3)与病例同处一人群聚集空间(如餐厅、交通工具、娱乐场所、商场等)经调查评估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4)暴露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的野生动物、物品、环境,且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2、高感染风险者的筛查

(1)筛查内容:

同疑似病例。

(2)筛查途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热门诊筛查;与政府机构配合在交通要道设点筛查,如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出口等;通过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上门登记疫区返乡人员并筛查;鼓励社区居民提供相关线索相关并进行筛查;民众主动自我筛查并报告。

二、社区疫情防控的干预重点

(一)病例和高感染风险者的居家隔离管理要点

隔离病例和高感染风险者是阻断疫情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本次疫情流行正直春节人口大量流动时期,各地对高感染风险者主要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而疑似病例或轻症病例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可能暂时采用居家隔离。因此,居家隔离管理成为社区防控的重中之重。居委会和村委会(含小区物业等)、社区医务人员和家庭需协同对做好管理工作。

1、病例的居家隔离管理要点

(1)病例或疑似病例转诊定点医院后,社区医务人员应主动联系病例在定点医院的诊治情况,并暂时采用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例进行随访管理与指导。

(2)严格执行定点医院的治疗方案和复诊方案。

(3)严格执行居家隔离措施,建议单独居住一套房。居家隔离期间除到定点医院诊治外,禁止外出。病例入院隔离治疗后,对居家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其他措施参照高感染风险者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2、高感染风险和的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点

(1)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时间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或可疑暴露后的14天。观察期满未发病者,可解除隔离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2)观察期间的居家隔离措施

Ⅰ 居家隔离房间设置

① 有多套房的被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只有一套房者,则单独居住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活动区域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发生重叠;无上述条件者,将被观察者安置在其感觉舒服的位置,并至少与家人保持1米的距离,如分床睡等。

② 使用木质或金属家具,避免使用布艺和皮质等不易消毒的家具。

③ 不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居家用品。

④ 房间内配置体温计、医用口罩、消毒纸巾、棉签、70-75%的酒精、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等、一次性手套、带封口的塑料袋、带盖的垃圾桶等。

Ⅱ 居家环境的处置

① 房间应通风良好,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应避免家人受凉。

② 不使用空调,可采用取暖器取暖。

③ 物体表面消毒:用0.25g~0.5g/L 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稀释液)擦拭家用物品表面如桌椅、门把手、电话、洗漱盆、便器等,后用清水洁净,每天至少一次。

④ 地面消毒:每天用上述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口鼻分泌物或呕吐物等污染地面时,如量小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抹布)沾5-10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湿巾小心清除;量大时应用足够大的干抹布直接覆盖,浇上足够的5-10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再用0.5-1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拖)被污染的地面及其周围。

⑤ 家用纺织品的消毒:衣物和被罩等可用0.25g~0.5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或用60-90℃的水清洗并烘干,小件如毛巾等也可用蒸煮消毒。

⑥ 餐具:分开固定使用,并每次使用后蒸煮消毒。

⑦ 一次性废弃物的处理:用过的一次性废弃物如纸巾、口罩、手套等应放置到可密封的塑料袋中,密封后放入垃圾桶。

Ⅲ 被观察者的管理要点

① 被观察者尽可能不与共同居住的家人接触,原则上不得外出。

② 非单独居住一套房的被观察者和家人均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一个口罩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口罩潮湿后及时更换。

③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佩戴口罩、用纸巾或弯曲手肘掩护,随后洗手。

④ 洗手与消毒:勤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手被可见污染物如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后应先洗手,然后用70-75%的酒精擦拭消毒1-3分钟;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配制)擦拭3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水洗净。

⑤ 定期随访:

随访方式:可采用电话、网络、APP和上门等方式每天随访2次,并做好记录。

随访内容:测体温和评估可疑症状的变化;评估隔离和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并给与指导;评估心理反应并给与心理疏导;指导在出现有以下情况时立即就医: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意识问题包括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腹泻;高烧超过39℃。就医途中全程戴口罩,尽量不用公共交通工具。

Ⅳ 家人协同管理要点:

① 指定身体健康最好无基础疾病的家人固定照看被观察者,照看中全程戴口罩。

② 正确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病情变化,识别需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的病情;

③ 自我防护指导:不与被观察者公用物品,其他见一般健康人群防护指导;

④ 消毒防护指导:照看被观察者时戴口罩、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或罩衣),避免直接接触被观察者的用物和分泌物,并在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洗手。

⑤ 观察识别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纳差、腹泻或结膜炎等疑似症状,特别是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时,立即就诊(方式同被观察者)。

(二)社区一般人群的防护要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当社区在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病例数较多、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势态时,则认为该地区发生了社区传播。由于是首次出现的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病,社区居民普遍缺乏认识,因此全民均需做好个人防护,具体措施有: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避免去疫情流行的地区或社区。

(2)疫情控制之前,尽量不走亲访友和朋友聚会,居家休息。

(3)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通差的空间,如影院、KTV茶房棋牌室、展览馆、博物馆、公共浴室或温泉、大型商场等。

2、有效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和手卫生

(1)外出前往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等佩戴医用口罩。

(2)外出回家、咳嗽或打喷嚏用手捂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擦拭。

(3)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3、健康自我监测和就医

(1)主动监测自己和家人是否发热和有不适感。

(2)如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戴口罩并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筛查,尽量不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也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3)就医时主动告诉医生疾病流行地区或异地生活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的人员,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保持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生活用品。

(3)保持家居环境、餐具等生活用品的清洁;勤洗晒衣被。

(4)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5)注意合理营养,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6)不接触、购买、宰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

(7)尽量减少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

(8)家中常备体温计、医用口罩、家用消毒用品如70-75%的酒精、84消毒液、消毒湿巾等物资。

三、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防护

处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网底的社区防控人员(如社区医务人员、居委会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民警、物业管理人员等),承担着社区发热门诊筛查、随访、转诊、交通要道设点筛查、上门登记排查等工作、是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的中坚力量,其必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消毒防护

1、消毒时机

(1)就诊病例的痰液、呕吐物等污染诊疗场所及物品时,应及时清洁并消毒。

(2)发热门诊每日工作结束后及病例和疑似病例转诊后,进行终末消毒。

2、消毒方法

(1)发热门诊诊室(含隔离室)等病例到过的场所尽量做好通风换气。

(2)在无人的条件下,可用二氧化氯或过氧化氢超低容量喷雾法消毒;有人条件下,可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3)地面和墙壁有肉眼可见的病例污染物应先完全清除后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可用1g/L的含氯消毒液或0.5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

(4)诊断桌、床、门把手等诊疗设备和家具的表面用1g/L的含氯消毒液或0.5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消毒。

(5)诊断床床单等病例接触过的纺织品在拆换时避免产生气溶胶。可先蒸煮消毒30分钟或用0.5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常规清洗。也可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投入洗衣机同时洗涤消毒30分钟。

(二)参与社区防控人员的防护要点

1.社区医务人员的防护要点

(1)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口罩,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2)戴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检查手套,并同时做好手卫生。

(3)操作过程中手部未见明显污染物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如唾液等)和分泌物等喷溅时使用防护面罩或面屏。

(5)穿戴隔离衣或一次性防护服。如居家病例或疑似病例转诊或死亡后的终末处理和排查密切接触者时,穿戴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2.非医务防护人员的防护要点

(1)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或KN95/N95口罩,污染或潮湿时及时更换。

(2)尽可能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距离。

(3)工作中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

(4)每日至少测体温2次,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就医或居家隔离。

作者:刘素珍、刘常青、王辰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旺,王强,胡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2] 中国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个人防护怎么做?2020.

[3] 美国疾控中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暂行指南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5号).2020年1月26日

[5]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2020.01.26.

[6] 江苏疾控,权威发布: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细节。2020.01.27.

[7]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可疑症状者居家隔离怎么做?(居家隔离篇).2020.01.28

[8] 速转速学!这六分指南请收好,非常非常重要!环球网,2020.1.30.

[9]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家庭消毒怎么做?2020.01.26.

[10]健康中国,防疫权威读物来了,这份指南请认真阅读

[11]丁香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请务必佩戴好口罩.

[12]健康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系列)。

关闭